铜罐驿—游记|夜无声
2021/7/26 11:13:48 http://www.cqwlzjw.com 来源: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
一百年前,重庆朝天门码头伴随一声枪响,一位目光坚定的革命志士慷慨就义。
在建党一百周年的特殊日子里,我怀着对革命先辈的从崇敬之情,来到了这位革命先辈周贡植的故里,铜罐驿古镇。
这里距离重庆母城大概四十多公里,位于九龙坡区以南,靠近长江黄金水道,分别与江津区、大渡口区接壤。
铜罐驿虽地处市郊,但这里却是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。
不仅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成熟的旅游业务以及历史文化。
古有传谣:“金剑斩龙脑,铜罐煨仔鸡。”
铜罐驿因此得名。
走过干净整洁的街道,闻着泥土的芳香,看着满山硕果的柑橘,我的第一站来到了铜罐驿天主堂。
教堂中西式风格,挺拔高耸,竖立小山之上。
教堂前有祭坛,堂后有钟楼,内堂是圣母雕塑。
神父正在为信徒们传道解惑。
正堂左侧的院子里,还有一颗高达七八米,非常巨大的仙人掌。
右侧是一联排房屋,和一片大草坪。
站在天主堂的钟楼旁,可以远远的看到铜罐驿居民们的新房舍,每家每户都是小院阁楼,整整齐齐。
那是新农村建设的推动,为民众带来的福祉。
离开天主教堂,我们又前往了一个叫做硌五洞的地方。
当地人也称这里为锣鼓洞,蛮子洞。
这里紧靠铜罐驿大溪河生态走廊,古木参天,风景宜人。
当地的村民,闲暇之余,都会来这里走走,看看。
感受自然,贴近自然。
穿过长长的休闲步道,能看见一片大瀑布。
声音清脆,空气中弥漫着河水的气息。
下方有一潭波光粼粼的湖水,水质清澈,鱼儿嬉戏,让人身心愉悦。
在大瀑布右侧,便是硌五洞所在。
传言这里是反清义士“杨培实”为反抗清政府的暴政,响应太平天国起义,在此安营扎寨修建的军事堡垒。
洞悬于崖壁之上,大溪河潭水,离地五米有余。
洞高一米五,宽一米左右。
深十余米,有通气孔和取水孔。
洞顶还有刻字“桃源洞天”,记载了硌五洞由来。
内有石室三间,外搭建有寨塔屋舍。
但后来年久失修,外部建筑早已经消失,只留下斑驳遗迹……
随后,我们又去观看了古巴人船棺遗迹。
这里位于铜罐驿政府大楼后,被一片居民楼所包裹。
船棺墓葬是以独木舟形棺木为葬具的墓葬,其中陪葬有刀剑礼器等。
船棺墓葬群的发现,见证了铜罐驿是古巴国的发源地之一。
从而,也将铜罐驿古镇,推向了更高的历史维度。
最后,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,满怀期待的来到了革命烈士周贡植故居,周家大院。
大院虽被重新修造过,但却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面貌。
白墙黑瓦,古色古香。
大院由中、东、西三个院子组成,分别被为初心、忠心、赤心三堂组成。
内部被分为了五个部分,分别以“觉醒巴渝寻求真理”、“播火西部为民立党”、“国共合作统战前驱”、“枪响泸顺起义壮举”、“前赴后继热血丰碑”五个主题。
其中展出的文物、档案、史料高达四百余件。
在讲解员周贡植烈士后代的详细讲解下。
我了解到,周贡植烈士十九岁便远赴法国留学,二十三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回国后,被组织安排在中法大学四川分校任教。
并成立了“农民运动研究会”,在四川重庆地区做革命运动直至1928年3月被俘。
被俘后,周父给国民党任职的一位亲戚送去了一千银元,对方收了银元答应放人,前提是周贡植需要写一封悔过书并供出同党。
可周贡植却坚定的说;我绝不苟且偷生,誓要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。
并带话,让妻子和腹中的孩子,将来要继续自己未竟的事业。
周贡植牺牲后,家人都只能晚上悄悄收敛尸体,最后埋葬在铜罐驿石塔村。
离开周家大院,内心五味成杂。
这里好山好水,也有历史悠久,居民朴实勤劳。
但也不得不感叹;人生如白驹过隙,一瞬间而已。
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,但我们却可以扩展他的宽度和深度。
如今国富民强,高山仰首,大海扬波。
铜罐驿日新月异,周贡植的名字更是被村民们口口相传。
先烈们虽然逝去,但先烈们的故事,养育过他们的土壤,依旧感染着、激励着新一代华夏儿女披荆斩棘,勇往直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