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协会首页>新闻中心

铜罐驿—时光荏苒,锦绣永恒|甜酒汤园

2021/7/26 10:25:33   http://www.cqwlzjw.com  来源: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

铜罐驿位于九龙坡区南部,曾经和鱼洞、木洞并称重庆三大水驿站。

古有传谣“金剑斩龙脑,铜罐煨仔鸡”,铜罐驿也因此得名。

明清时候,直到民国这里都非常繁华。

码头上的货船来来往往,商人络绎不绝,马车和力夫将堆放在库房里的货物运送到周边各地,最后进入千家万户。

老街古朴而寂静,地上的青石板转干净如洗,两旁的木质房屋古老又破旧,走在路上能清晰听见嗒嗒的脚步声。

这条老街相比其他古镇,较为冷清和颓败,处处显现出饱经岁月的痕迹。

特色的老木屋一座接着一座,而那老屋屋檐下的花蔷早已爬上泥墙,阁楼上的枝藤在风中招摇着,轻哼着古老的民谣。

石磨安然地呆在角落,默默地注视着行人。

驿边山有梯,浦岸舟无楫

毂击痕犹在,落雀复唧唧

一米宽的石板山路,是曾经的官道。

三千多年前,巴人的祖先在这里发扬繁衍,创造了辉煌的文明,一千多年的水路运输的崛起,让这里从一个小小的码头渡口蜕变为远近闻名的水上名驿。

可以想象,当时这条路上的人们肩挑背扛,摩肩接踵,穿梭于古镇和四邻八乡之间。

街道很短,但当你放缓脚步,身临其境般去感受每栋楼的家常故事和曾经集市的繁华,才能体察活生生的浮世热闹。

在这个古旧和冷清的小镇上,还藏有一座1888年修建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,它似一个旧时美人,任凭岁月涂染,依然难掩光华。

建筑群由经堂、神父楼、小修院、尚公楼组成,砖木结构。教堂主体中西合璧,采用中式翘角飞檐。堂前是中式风格大门,粉墙黛瓦。

当年,法国人在铜罐驿镇陡石塔村修小经堂、修道院,传经布道。听当地的老人说,‘陡石塔’在法语里是光明的意思。

而如今,这里还被打造成原汁原味的西式婚礼举办地,即将见证别样的幸福。

除此之外,铜罐驿还出土了大面积的墓葬。

1954年出土的巴人船棺墓葬和青铜器发掘,证明这里,还是古代巴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。

考古专家们从史书中寻找着答案。

“巴人立市于龟亭北岸。”这里的“龟亭”就是铜罐驿附近长江中的一座小岛。

我们走近遗址里去瞧,黄色的泥土里,若是细看,还能发现一些木纹的痕迹。

出土的船只都是用整木制成,而所用的木料,正是当时长江两岸非常常见的楠木。

巴人先民们用火烧的方式,在楠木巨大的木身上烧制出了棺体。

2000年前,巴人们就驾驶着这样的船只,游弋在江水之中,捕捞供自己食用的鱼类。

而在他们死后,这些生前驾驶过的木船,就变成了墓主人安息的棺材,带着他们生前所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和武器,永埋泥土之中。

这些墓葬,头部全部朝着江边。

当地的老人说,“以船为棺,是古人视死如生的体现。他们是沿着江水而来的人,寓意着灵魂的归宿。”

也许,他们头枕江水入眠,梦也是壮阔的。

好山好水当然也会孕育好果实。

“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”

铜罐驿镇的红橘皮薄味甜、多汁红润,曾被清康熙帝御赐“大红袍”的称号。

咸丰年间,铜罐驿还成立了柑橘帮,拟定有关柑橘买卖、采摘、守护、生产、运输的规章。

而如今,这里的柑橘已经形成了‘果文化’,每年的‘金秋采果节’让不少人慕名而来。

等到橘子红了,当甜的果汁在入口瞬间爆溢,甜滋滋的橙味瞬间唤醒身体每个细胞。

铜罐驿作为明清民国时期著名水路驿站,坐拥长江,可谓繁华。

曾经“白天千人拱手,夜里万盏明灯”的景象,恍若旧梦。

 



相关新闻: